close

接近台灣的芭瑪颱風目前在巴士海峽打轉,太平洋上則有另一個米勒颱風,因此最近關於「共伴效應」及「藤原效應」兩個詞又經常被提到了。

上網查了一下這兩個看來相似的氣象詞彙:


共伴效應

03.jpg  

滯留在巴士海峽一帶的颱風,蘊含溫暖且水份豐富的空氣,同時和東北方寒冷的東北季風合流,造成台灣東北部龐大的降雨量。

東北部雨量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

1.冷空氣和濕暖空氣會合
2.台灣東北部地形的抬升效果
3.停留的颱風提供源源不絕的水氣

所以現在宜蘭雨量已經上修到1000毫米了 ...



藤原效應(Fujiwara Effect)


一般階段

01.jpg


藤原效應階段

02.jpg 


維基百科上對藤原效應的解釋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97%A4%E5%8E%9F%E6%95%88%E6%87%89

藤原效應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提出,指兩個近距離的颱風之間,所產生相互牽引作用的現象。
藤原發現兩個水漩渦之間,會因距離相近而互相拉扯移動,而大氣漩渦之間也有類似的情形。

除了颱風本身氣旋及外圍受帶動的風場(駛流場)牽引,颱風的合併、分離、連動還受到水潛熱及柯氏力(地球自轉)等複雜因素影響,因此藤原效應大致上有以下幾種:

1.兩個颱風互相靠近,甚至合併。
2.弱氣旋路徑受強氣旋影響的指向型。
3.弱氣旋跟隨強氣旋移動的追隨型。
4.兩個氣旋強度相等,則會以兩者中心連線的中點為軸心互旋。

藤原效應相互影響的範圍,一般認為兩個颱風相距不能超過1000公里,也有認為約1000~1500公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